苏州条码上的数字有什么含义
随处可见的苏州条码,你真的知道什么是条码吗?条码上的数字到底有什么含义,条形码能看出商品的质量问题?能辨别瓜果蔬菜究竟是转基因或是喷洒了农药?很多关于商品条形码的揣测令消费者迷惑不已,今天,我们就帮助大家澄清一些事实的传言。
1-3位共3位对应该条码代表的国家。
4-8位共5位或4-7位共4位对应该条码代表的生产厂商代码。
9-12位共4位或8-12位共5位对应该条码代表的厂内商品代码,由厂商自行确定。
13位共1位对应该条码的校验码,依据一定的算法(一般使用条码软件,由软件系统自动弹出最后一位校验码),由前面12位数字计算而得。
条形码是将宽度大小不一样的多个黑条和空白,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,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。条形码技术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诞生,集编码、印刷、识别、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。实际上,商品条形码多种多样,编码规则方法不尽相同。但近些年来,关于如何认识这些条形码数字,误读较多。
条码印刷品的质量就象商品本身的质量一样影响着销售,合格的条码符号是POS系统实行自动化管理的必要保证。我们看到有关部门对印刷企业实行条码标志印刷资格认可制度,并对试印刷与正式印刷之试品及产品进行检验,以确保条码印刷品质量。但是,这之后的情况容易忽视,有一部分商品条码在印刷企业印刷之后,经检验为合格品,而在系统成员使用过程中以及流通到商家手中之后,却成为不合格品,应引起系统成员的重视。
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:
商品外形设计不正确常见的是饮料,尤其是聚脂瓶装饮料,外形凸凹小平,而条码符号通常印刷在塑料标签上,标签粘贴在瓶子上后,也随着瓶子外形变得凸凹不平,发生皱折,造成条码符号无法正确识读。这种情况,应在设计瓶子外形的时候,保证标签的部位是平滑的。
部分袋装商品,将条码符号印刷靠近袋子边缘,尽管印刷之后检验合格,但是装入内容物之后,发生变形、皱折,仍然无法正确识读条码。正确的方法是,在设计条码位置时避开接缝、变形部位,最好先在袋内装入内容物之后,观察其平整部位,再在此位置印刷条码符号。
部分盒装商品,包装盒平铺时检验条码符号合格,但是当纸盒折叠好之后,却将条码符号遮掩了一部分,或者左右空白区不足。这应该在设计条码位置时充分考虑。
为追求商品上档升级,很大部分商品套上了热收缩膜,也有因此而造成条码不合格的情况。热收缩膜受热收缩之后,在商品的角上无法收缩平整,形成皱折,在此位置的条码符号无法正确识读.
有些商品,尤其是儿童商品,在热收缩膜与商品之间放上标记,小玩具等,以吸引顾客,常见的是泡泡糖放立体水晶胶,常将条码符号部分甚至全部遮掩,造成无法识读。
商品上再标注其它内容造成条码不合格常见的是食品标注生产日期、生产批号、保质期等内容错误地标注到条码符号上。盒装食品使用移印油墨,用手工印码机进行标注,有的盒子上条码位置设计在与标注日期位置相对应的另一面,而移印油墨印上后变干需要一段时间,快干性油墨需2~5秒,慢干性油墨用5秒以上。当标注日期后推放盒子时,未干的油墨就会污染另一个盒子上的条码符号,堆放多少污染多少,形成污点,无法正确识读,这应在设计条码位置时予以重视。
特殊商品速冻食品,如冰淇淋等,经冷藏后取出时,其表面由于低温凝结了一层薄冰块,全部或部分盖住了条码符号,致使无法正确识读。这类商品是季节性的、短期的,宜采用店内码。
总之,要保证条码印刷品的质量,不仅要对条码的印刷过程进行控制,还要对条码印刷品的使用过程予以控制,只有对条码的印刷直到携带条码符号的商品经过POS系统销售出去这一整个过程进行关注,才能有效地促进条码质量的提高。
上一篇:苏州条码存在哪些质量问题
下一篇:苏州条码防错漏检测方案
最新文章
- 虎丘区快递条码设计的关键原则与实践[ 2025-01-16 ]
- 吴江区物流条码办理途径详解[ 2025-01-15 ]
- 吴中区库存条形码提升效率与精准管理的利器[ 2025-01-14 ]
- 虎丘区仓储条码办理的关键要素与策略[ 2025-01-13 ]
- 姑苏区一维条形码符号结构的深入探讨[ 2025-01-12 ]
- 相城区超市条码零售管理的智慧引擎[ 2025-01-11 ]